close

二次大戰結束,德國戰敗,同時也代表了納粹黨的垮台。但在二戰結束之際世界並不和平,相反地,隨之而來的是另外一個充滿緊張的局面。在這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兩陣營不僅是武力的較勁,更有政治、經濟、理念、與科技的競爭。 美國和它的西歐盟友國與蘇聯的利益關係瓦解後,在「鐵幕」(Iron Curtain) 的局面下,歐洲大陸在二戰後被一分為二,而盟軍曾經的共同敵人-德國,也遭到被一分為二的命運;首都柏林雖然位於在蘇聯管轄的東德境內,卻也因為一堵牆,就此被分為西柏林(由美、英、法駐守)與東柏林(蘇聯管轄)。

雖然在冷戰結束後近30年的今天,德國已統一而且經濟科技更是排名世界前四,但是如今的德國不管是在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甚至國民的生活上依舊可以看到20世紀二戰與冷戰留下的影響,特別是在柏林。位於德國東部,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以下這篇就來分享一下我的柏林之旅。

(上) 從慕尼黑搭乘客運到柏林需約8小時的車程,中途停兩次休息,其中一次在休息站下車約45分鐘。我們在休息站的餐廳簡單的吃了一餐。

(上) 抵達柏林的轉運站已經晚上了,所以直接坐公車前往旅館。

說到這間旅館,不得不先提一件很重要的事。

之前德國科隆篇有提過關於我們晚上沒住到旅館的事件。所以當我們後來知道我們會比旅館標示的客服時間晚抵達柏林時,這次一大早還沒離開慕尼黑我們就開始瘋狂地email柏林的旅館…

其實,一開始旅館都沒回信,但為了確保旅館有收到訊息,我們又後續發了兩三封email。不過有責任心的業者,像柏林的這間旅館,就有在我們抵達柏林之前回覆,通知我們他們鑰匙箱故障,所以他們會有人在櫃檯等到所有當晚的客人都到。出門旅遊真的可以學到很多,以及如何處理各樣意料之外的事。

(上) 行李放旅館後,我們步行在附近的街上亂繞找晚餐吃。雖然晚上9點多,大部分的商店早都關門了,可是餐廳卻都還在營業,而且還會有人在街上發餐廳的傳單和招呼路過的行人進去吃飯。我們後來決定吃一間義大利餐廳。

(上) 第二天一早,我們首先來到了柏林中央公園 (Tiergarten)。很多政府機構都位於公園旁,其中包括德國總統 (不是總理) 的官邸。我們這次並沒有真的花太多時間參觀公園,但還是參觀了位於公園中心圓環的勝利紀念柱 (英: Victory Column, 德: Siegessäule)。 勝利紀念柱建於1864至1873年間,由Heinrich Strack設計,原本只是為了紀念普丹戰爭的勝利。可是後來在1873揭幕時,普魯士又在普奧戰爭及最後的普法戰爭都贏得了勝利,所以在柱子頂端又另加了一尊勝利女神維多利亞的銅像,不僅象徵由普魯士主領的德意志諸國在這些戰爭中的勝利,更是諸國統一成為一個帝國的代表。勝利紀念柱有售票開放讓遊客可以上到頂端眺望整個柏林。

(上) 在好不容易搭上公車又跟一大群小孩擠了一段路後,我們來到了Reichstagsgebäude,也就是德國現今的國會大廈。建於1894年德意志帝國年間,經過1933年的一次火災及二戰時的空襲轟炸後幾乎全毀並廢用,直到冷戰結束,東西德合併後才於1999完成修建。

(上) 從國會大廈約走五分鐘就來到了象徵普魯士與德意志帝國興衰與冷戰時東西柏林劃分線的布蘭登堡門 (英: Brandenburg Gate,德: Brandenburger Tor)。布蘭登堡門是建於1788至1791年間。城門上有一尊駕著戰車的勝利女神。普魯士在1806年的耶拿會戰敗於拿破崙,這尊雕像曾被拿破崙當作戰利品帶回法國,直到拿破崙在1814戰敗後無條件投降,這尊勝利女神才又重回布蘭登堡。

到了二十世紀,布蘭登堡門在二戰空襲時雖沒被炸毀,但還是遭到了嚴重的損毀。二戰結束後,東西柏林雖然由不同的政權管轄,但是布蘭登堡門初步的修建是由兩邊一同完成的,而且冷戰初期,東西柏林的人們還可以自由往返布蘭登堡門。1961年,為了阻斷數以百萬計的的人民脫逃至西方,蘇聯及東德政府在一夕之間將東西柏林分隔開。布蘭登堡門位於東德的範圍內,它的城門就此關閉,直到1989年冷戰即將結束之際。

(上) 布蘭登堡門的地鐵站像一個小博物館一樣,鐵軌兩旁的照片描繪出普魯士王國、拿破崙進軍布蘭登堡門、德意志帝國、納粹執政、二戰、冷戰、與最終的兩德統一等史蹟。

image

image

(上) 從布蘭登堡門往南走一個路口,來到了倚立著2711座水泥石碑的浩劫紀念碑 (英: Holocaust Memorial,德: Holocaust Mahnmal),亦稱作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二戰後統計約有六百萬的猶太人被屠殺,全部受害者加起來則有超過一千七百萬人。這些事我們不曾目睹,但是這種殘忍極端的屠殺與迫害,至今仍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持續著。

走了一個早上,終於要去吃午餐了。

(上) 歐洲這些大城市常常都可以看到汽車馬車共用車道。

(上) 看了一上午的古蹟和歷史文物,我們來到了柏林非常摩登的這一區 – 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波茨坦廣場的Sony Center

(上) 柏林圍牆雖然大部分已經拆除,但是圍牆曾經行跨過的地基依然可見。

(上) 柏林百貨 (Berlin Mall),我們就在這裡吃午餐。美食區還特別展示一張攤位圖,按照國旗標誌就知道每個攤位賣的是哪個國家的食物,真的一目了然,否則,攤位選擇那麼多,吃飯的人潮更多,繞來繞去的,一下子就眼花撩亂了。

(上) 吃完午餐後來到了查理檢哨站 (Checkpoint Charlie)。這裡是德國首都柏林,為什麼會掛著一面大大的美國國旗呢?之前有提到,冷戰時的德國與柏林被分為東西兩邊,分別由四個國家管轄。查理檢哨站就是保留著當時最有名的西區與東區的交界處。冷戰時,美國和西歐盟友與蘇聯這兩大勢力可以說是水火不容,所以想必在敏感的國界交界處,一定是重軍把守,任何摩擦都有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

(上) 柏林有一區叫作博物館島 (英: Museum Island, 德: Museumsinsel)。不用多說,這裡自然是有很多國家級的博物館可以參觀。

(上) 博物館島上的柏林教堂 (英: Berlin Cathedral, 德: Berliner Dom)。

(上) 離開博物館島,我們搭地鐵來到了亞歷山大廣場 (Alexanderplatz),也是戰後重建成為一個非常新式的都市區;其中一座建築物就是歐盟第二高的建築 - Fernsehturm電視塔。

(上) 在結束柏林的行程之前,當然少不了參觀柏林圍牆。比起當年分隔了整個東西柏林的水泥牆,相比之下,如今的圍牆只剩下一小部分。現在的圍牆遺跡是一座戶外的藝術展覽廊道,稱作東邊畫廊 (East Side Gallery),總共有105面壁畫,原創於世界各地的畫家。

(上) 回旅館的路上。

(上) 在柏林的第二晚,晚餐是地中海式的匹塔餅 (Pita Bread) 裹希臘旋轉烤肉 (Gyro) ,搭配冷冷的夜晚最好不過的一碗熱熱海鮮湯。

人常說,讀歷史有什麼用呢?

在柏林旅遊感覺就像在觀看一個強盛的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與演變。雖然感覺這些歷史已經漸漸淡去,可是仔細想想,二戰與冷戰都僅是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所發生的事,而它們更是繼續地影響著現今的世界局勢,也是給我們的提醒,使我們不要再重蹈戰爭的悲劇與代價。

 

 

下篇: 歐洲旅遊11: 德國的最後一站 

arrow
arrow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