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晚上沒睡幾小時,七早八早就起床做什麼呢?當然是看英國哈利王子的婚禮直播呀。覺得很瘋狂嗎?一點也不!幾年前,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娶劍橋公爵夫人-凱瑟琳的世紀婚禮直播我也三更半夜起床看了,而且那次還是在週間,隔天早上七點還要去上學!!最近跟我爸媽提起那次的事,回想一下,真的蠻好笑的。那次我跟他們說我要半夜起床看直播,只是客廳電視的收訊不好,無法接收直播的新聞台。幸好還有他們主臥室的電視。雖然不記得那時候到底是怎麼跟他們說的,反正那晚他們兩位就拉著露營用的軟墊和被子去客廳打地舖,而房間就留給我半夜看直播。很傻眼但也很有意思的家人互動啦。哈哈哈哈!

說了這麼多跟英國有關的趣事,以下就藉這次英國皇室婚禮的熱鬧氣氛來分享一下我的倫敦之旅。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又有閒。雖然看似很多人都可以到處吃喝走透透,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開銷並不實際。這篇文是給以上標記的那個你/妳,時間有限,經費有限,可是還是想要刷景點紀錄,以有限的時間和開銷來遊歷歐洲多國。只要不怕花一點時間和力氣做一些旅遊戰前功課,只要不怕玩的比別人累,那就往下看吧。

兩星期,712城,以下的陳述是按照我的經驗,供參考。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7年的初秋是在德國度過的。雖然那時候我的現居地還在受一陣又一陣破表的熱浪烘烤,但德國的氣候卻是天壤之別,甚至有些偏冷了,完全就是秋高氣爽,落葉滿地飛的一個情景。住在德國的幾星期裡,我體驗到了文化與生活樣式的不同,常常處在一個可以很自在卻又有些陌生當中。這段時間裡,我也遇見了很多很有趣的朋友,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是還是與很多人都分享了難忘的時光。

image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星期前是美國的傳統大節-感恩節 (Thanksgiving)。在美國過感恩節就像我們過農曆新年一樣,親戚朋友團圓,一起熱鬧享用大餐和分享瑣事的時候。這句話正說到了這篇的重點-如何有效率地自己動手準備一頓豐盛的感恩大餐。

今年家裡沒有請客人所以只有三個人,不過我們家還是會習慣準備足夠供應之後幾天的伙食。以下就來介紹一頓最簡單,最傳統的感恩節大餐會有什麼。首先,餐桌中間的肉主角就是一隻火雞,通常火雞的肚子裡還要準備塞料,超市買回來的冷凍生火雞還會有一包沾醬 (Dripping) 和雞內臟。肉配角是一坨煙燻火腿。超市買的火腿大部分是中間帶一支大骨的,前半段的肉是廠商已經用機器切過很工整漂亮的肉片,這些完整的大片火腿是很容易就可以取下然後直接擺盤就能上桌了。再來,感恩節晚餐一定要有兩道薯泥-馬鈴薯泥和甜薯泥。通常澱粉主食還會有超市就能買到的小餐包,不過因為今年人少,所以我們決定省略。準備齊了以上的食物就會發覺整桌的菜色均偏橘黃色,充滿秋天的色調,可是為了讓菜色不單調,傳統的感恩節大餐還會有至少一道綠色的蔬菜。最常見的蔬菜就是四季豆、青豆、和蘆筍。感恩節是從17世紀初到美國東岸的歐洲人所流傳下來的節日,所以另外一道常見的蔬菜就是原產於美洲新大陸的玉米。有了綠色蔬菜當然還要有一道紅色的配角-微酸微甜的蔓越莓醬。最後,老美吃大餐不能少的就是餐後甜點囉,而感恩節大餐的甜點非南瓜派莫屬啦。廢話不多說,馬上開始準備!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從國外回家後爸媽就帶我去吃一家麵店,專程就是要去吃店裡的手工麵。店裡菜單的選擇是可以將細麵換成手工麵,不過要加一塊錢。所謂的手工麵其實就是長的寬寬扁扁,邊緣不齊,一條麵可以吃到不同的口感因為厚薄不一,吃起來是比普通麵條更帶有嚼勁。很剛好地,我最近又想起去年我一個上中文課的室友跟我說過的一個字-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辛香料從古至今一直是許多地方經濟貿易重要的原物料,在古代是昂貴的物品,在現代可是家家戶戶櫥櫃中常見的調味料。很多時候說到辛香料就會讓人聯想到南亞國家和一道道用辛香料料理出來的香濃鮮豔美食。不過,這篇要介紹的卻是南非開普馬來 (Cape Malay) 的國民美食- Bobotie。有些資料指出Bobotie是從另一道完全不一樣食材的印尼菜-Bobotok而演變出來的,而另一種說法是17世紀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以及奴隸人口從馬來地區引進南非的。不管這道菜到底是從何而來,可以確定的是它跟南亞區域的香料美食文化是脫不了關係的,因為香料的使用便是Bobotie裡最重要的一部分。另外,這是一道有很多自由發揮空間的美食,配料的使用以及用量都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而改變。這也是為什麼網路上雖然有很多人分享過這道菜,可是每個人的食譜都有些不同。以下就來分享Bobotie的作法吧!

所需時間約1小時,其中約35至40分鐘為烘烤。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美國發生了什麼稀奇事呢 (此篇標題有寫了)?!很多新聞標題從今年暑期這段時間一直到八月下旬都有報導過發生於美國8/21的日全蝕奇觀。對於美國的民眾們而言,這天文奇觀更是意義非凡呢,畢竟上一次發生從美國本土48州海岸到海岸皆可觀賞日蝕已經是快一個世紀前的事了。不管是日蝕 (Solar Eclipse) 或是月蝕 (Lunar Eclipse) 都是在太陽、地球、和月亮排成一條直線或是幾乎一條直線時才能觀測到的。分類上來說,日蝕和月蝕主要分為全蝕 (Total Eclipse)、偏蝕 (Partial Eclipse)、和一些其他的現象 (這邊就不多介紹了)。在美國NASA的網站上提到日蝕和月蝕發生的次數其實差不多 (一年最多可以有4次日蝕3次月蝕) ,可是為什麼總覺得日蝕似乎比較稀有呢?原因很多,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觀看日蝕比觀看月蝕困難了許多。第一,當月蝕發生時,只要是夜晚那面的地球皆能看到。但是日蝕發生時卻只有月球影子被投射在地球上的一小區域內才能看到,更別說如果是要看到日全蝕,一定要在月球投射的影子中心點路徑 (Path of Totality)內才能看到。再來,日蝕的觀看也不能在沒有特殊濾光鏡下直視太陽 (再黑的墨鏡也不行)。就算當太陽已形成日偏蝕了,太陽光的強度依然會亮到讓人無法直視超過幾秒鐘的時間。最後,日全蝕的發生通常都只有幾十秒到兩、三分鐘。從以上提到的幾點原因便可了解為什麼美國有成千上萬的人關注與參與今年的美國日蝕奇觀。

其實我早在大概一年前就略有耳聞會有許多人打算今年八月要前往美國西岸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去觀賞日全蝕。起初有聽到風聲時我可以說是無動於衷。我當時正在忙學校的事,而且也是很直接地想說不過就是波特蘭附近很幸運可以看到日全蝕。還有,我哪有閒跟著那些天文愛好者去擠爆波特蘭!可是,隨著今年六月學校的結束和一天天接近的8/21,越來越多有關8/21日全蝕的資訊吸引我的關注。很快地我就發現原來我根本沒有了解到8/21這天文奇觀的歷史性。就像以上所講,不僅美國本土48州都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最重要的是,那一條可以看到日全蝕的Path of Totality也就是那麼剛好地從美國西岸太平洋一路橫跨14個州至東岸大西洋。所以,我開始考慮去月球影子中心點路徑的城市開開眼界。我必須澄清我一向不是一個喜歡跟熱潮的人,不過日全蝕的奇觀實在是太稀奇了啦,總覺得如果這回不看會此生後悔!!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夏天真的來臨了。當地常常有連續幾天的氣溫都是華氏破百的數字 (換算一下就是攝氏四十度左右。這幾天的最高溫差不多是攝氏45度左右,更內陸的地區還有到50度左右的。真是超!級!熱!的!)。前些日子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在我們家過夜幾天。剛好,那個週末又是個國定假日的長週末,所以我們安排了一個簡單的行程來招待客人。在這麼熱的日子裡要選擇一個不會很曬而且距離不會太遠的地方其實也是有些困難的,更何況還要考慮到客人的喜好以及長週末的大批人潮。最後,我們選擇了Mission San Juan Capistrano作為當天的主打景點,並且又另加一個南加州也挺受歡迎的海邊去走走。

Mission San Juan Capistrano 是美國加州21座Missions 裡的其中之一。位於南加州的橙縣(Orange County),San Juan Capistrano市。Mission這個詞在中文裡面似乎沒有直接的翻譯,不過以建築上的意思來解釋,Mission就是西班牙天主教在美洲大陸殖民時的一種建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美洲的印地安人傳教。所以簡單說,Mission的建設用途不僅是為了宗教的原因,同時也是為了當時殖民時期的政治利益。Mission在歷史上也是有許多爭議的。其中最常被說到的就是宗教殖民對印地安文化的破壞和人權問題。當時Mission的運作常常是透過利誘或是強制遷移當地的部落。進入Mission的印地安人通常很快地會成為所謂的新信徒 (Neophyte) 並且留在Mission從事勞役工作。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美國南加州必去景點之一當然就是與墨西哥比鄰的聖地牙哥 (San Diego)。當地不僅氣候佳,而且不管是喜歡城市旅遊、歷史探索、美食享受或是海邊走走都是不錯的一至三日遊。

根據2015年的人口統計,聖地牙哥是美國第八大城市。理所當然地,它的市中心也是蓋滿了高樓大廈的金融科技區。但是有趣的是,如今的聖地牙哥不僅深受西班牙與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影響,也因為是二戰至今的海軍重地,聖地牙哥有許多不同種的景點可以參觀。

文章標籤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